目前,我们一些课堂教学的状况令人担忧,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处于压抑状态,犹如学习的旁观者,课堂上看不到他们的积极参与,宝贵的时间从身边悄然流逝,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我深刻地感受到,老师对学生教得越多,提供给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思考和行动的机会就越少,教学过程的活力和效益就越低。教学既然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就谈不上教学效益的提高。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呢?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要求老师课要上得有趣,要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并且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运用知识时有所发现,力求使学生亲自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种种关系,使他们在这种发现中感到自己有所进步,这是产生兴趣的一个重要源泉。鉴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求知欲强,遇事爱问“为什么”。笔者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他们无疑问时主动提出疑问,在他们有疑问时加以强化。如教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在理解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时,学生对其中“孤”的意思产生了疑问,“孤”从字面上理解是“单独”的意思,偌大的江面,怎么只有一只船呢?对这个字的准确理解关系到对诗意的正确把握。为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老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了强化。通过讨论,学生产生了顿悟,诗中的“孤”写出了诗人当时的目力专注,对其他船视而不见,写船“孤”是为了写情深意厚。教师有意识强化学生的疑问,学生为求确解,就产生了争论,有了矛盾、争论,学生也就不由自主地介入了讨论,参与到求解的行列中来了。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基础——培养自学能力
我们培养的学生终将离开老师走向社会,他们在未来竞争中需要有自学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角度考虑,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提到特别重要的位置上加以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必要条件。当然,教学应考虑学生的年龄、年级、知识基础、理解力诸多问题,考虑自学的内容、范围、比重等程度上的差异。一个人自学能力的培养,如小孩学步,应当由幼稚到成熟,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只有从小开始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为以后的自学打下基础。小学语文由识字、阅读、作文三大块组成。
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识字的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贯穿小学的始终,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从读懂句子开始,继而培养阅读段、阅读篇的能力,包括捕捉中心句、概括课文中心的能力,做读书笔记等。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自然将自己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学习积极性盎然,效率大大提高。
三、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过程、充分享受获取知识乐趣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环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插在这片土壤上。”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双方交流活跃,教学效果就会好一些。当课堂富有生气时,枯燥的知识传授就会变得生动而轻松,学生必然乐于学习。在教学中要努力放下教师的架子,用寻常、委婉的语言和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来影响学生,使他们在生活中接受教师的人格魅力的熏陶,从而形成严谨、求实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教学中要尽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
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条件——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只有民主和谐的环境,才能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教学中,教师不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要硬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轨道,创造条件千方百计使学生能够大胆怀疑、大胆猜测、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在教学过程中,要安排学生质疑问题的环节,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不解,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在授课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节外生枝的问题,允许学生发言不正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缺点错误。在课堂上,在问题的讨论中,师生是平等的。
五、优化“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本身,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而不应是教师单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师生双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是内因,教师的启发诱导是外因。因此,教学方法的优化,就不只是指教师“教”法的优化,还应包括学生“学”法的优化,学生“会学”了才能“爱学”,“爱学” 才能促进“会学”,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总而言之,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为学生营造宽松、良好的教学氛围,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的心理状态。同时,要做到真正意义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多读、多思、多听、多说、多写,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这样学生就会永远处于积极乐观的发展状态,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随机阅读
- [教育理论] 动机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
- [教育理论] 探寻美国教育课程变革的缘
- [教育理论] 调动学生兴趣 提高教学效
- [教育理论] 教育需不需要惩戒
- [教育理论] 打开学生的心窗 走进学生
- [教育理论] 语言学若干知识点的分解策
- [教育理论] 科学课堂中有效性教学
- [教育理论] 以学为主,打造和谐高效新
- [教育理论] 给学生一个“点金指”
- [教育理论] 合理利用学生的“洋相”进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教育理论]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
- [教育理论]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
- [教育理论]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教育理论]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
- [教育理论] 让幽默伴随课堂
- [教育理论]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 [教育理论] 追问,一种有效理答行为
- [教育理论]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
- [教育理论]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
- [教育理论]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
- [教育理论]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
- [教育理论]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
- [教育理论]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
- [教育理论]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
- [教育理论] 运用“五大策略” 成就高
- [教育理论] 教师要做“牧者”不要做“